發布日期:2019-06-27 07:29:49 來源:
干凈的道路是城市里美麗的線條,“灰頭土臉”的道路不僅影響城市顏值,還污染著空氣。如今,道路“氣質”每月都要排排名,名次和道路所在轄區是否要交罰款有關。
記者從濟南市生態環境局獲悉,5月份道路顆粒物考核結果日前出爐,按照考核辦法,對紅色、橙色、黃色路段進行資金扣繳,扣繳資金全部用于獎勵綠色路段和改善前三名的區。5月份,獎懲資金累計后,獲得獎勵資金的是歷下區、高新區,金額分別為60.66萬元、16.68萬元;需要向市財政繳納資金的是歷城區、槐蔭區、市中區、天橋區,金額分別為40.51萬元、21.71萬元、14.12萬元、1萬元。
5月份,全市共有966條路段達到考核條件。其中,PM10紅色路段最多的為歷城區,占全市PM10紅色路段的27.1%,PM10綠色路段占比最多的為歷下區,占全市PM10綠色路段的29.8%;PM2.5紅色路段占比最多的為市中區,占全市PM2.5紅色路段的27.1%,PM2.5綠色路段占比最多的為歷下區,占全市PM2.5綠色路段的32.7%。PM10紅色路段主要集中在黨楊路、世紀大道、二環北路、103省道、劉長山路延長線、開源路、港九路、104國道等道路,占全市PM10紅色路段的66.7%;PM2.5紅色路段主要集中在黨楊路、二環北路、世紀大道、104國道、劉長山路延長線、103省道、美里西路、重汽路、二環南路港九路等道路,占全市PM2.5紅色路段的75%。
月度綜合排名為道路顆粒物濃度現狀和環比改善情況的綜合評分排名。綜合排名由前向后依次為歷下區、高新區、天橋區、槐蔭區、市中區、歷城區;現狀排名第1名是歷下區,倒數第1名是歷城區;環比改善排名第1名是歷下區,倒數第1名是歷城區。
●相關新聞
上月這些路段有進步
給道路空氣質量排名,濟南市在全國率先實施。通過多角度加強數據分析,為管理部門提供決策支持;通過通報排名、資金獎懲,督促各區扎實開展道路揚塵污染防治工作。5月份部分路段道路顆粒物狀況改善明顯,其中,PM10改善最明顯的路段有:建筑新村南路(山大路—歷山東路)、藍翔路(二環北路—鐵路橋)、茂陵山路(工業南路—解放東路)、北馬鞍山路(馬鞍山橋—袁家莊西路)、齊川路(國奧城—奧體西路)、新黃路(北方泰昌科技公司—熱電廠)、奧體西路(解放東路—龍奧北路)、華山西路西延(歷山北路—南徐東路西200米)、泉城路(黑虎泉北路—天地壇街)、祝甸路延長線(辛祝路—辛甸西路);PM2.5改善最明顯的路段有:齊川路(國奧城—奧體西路)、紗廠西路(小清河南路—水屯北路)、南辛東街(南辛莊街—南辛南街)、舜玉北路(舜耕路—舜北西路)、姚家南路(圣洋路—漿水泉路)、新黃路(北方泰昌科技公司—熱電廠)、匡山小區南路(匡山小區東路—興濟橋東路)、圣洋路(姚家路—經十路)、辛祝路(祝舜路—花園路)、青龍山北路(王官莊小區四區12號樓西墻—南辛莊西路)。
街鎮“氣質”賽,千佛山街道贏了
濟南市生態環境局日前公布全市5月份鎮(街道)環境空氣質量(PM10)考核結果。據悉,5月份,全市鎮(街道)環境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PM10)濃度為96微克/立方米,高于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年度二級標準,環比改善16.9%。萊蕪區苗山鎮濃度最高,為160微克/立方米;南部山區西營鎮濃度最低,為61微克/立方米;歷下區千佛山街道環比改善幅度最大,為35.4%;萊蕪區高莊街道環比惡化幅度最大,為13%。
據了解,考核辦法綜合考核可吸入顆粒物(PM10)濃度現狀和環比改善率兩部分,采用功效系數法計分,現狀和改善各占50%。5月份綜合考核得分排名倒數第1位至倒數第10位的鎮(街道)分別為:萊蕪區苗山鎮、萊蕪區高莊街道、萊蕪區和莊鎮、鋼城區顏莊鎮、鋼城區里辛鎮、歷城區荷花路街道、濟陽區回河街道、歷城區董家街道、歷城區唐王鎮、濟陽區仁風鎮。
5月份綜合考核得分排名第1位至第10位的鎮(街道)分別為:歷下區千佛山街道、市中區四里村街道、歷下區燕山街道、市中區魏家莊街道、槐蔭區吳家堡街道、南部山區西營鎮、歷下區大明湖街道、市中區興隆街道、市中區舜耕街道、歷下區龍洞街道。